毛泽东人民大学(兴国网)

‌郭向锋 | 共产主义实践研究纲要(连载4)

时间:2024-04-02 08:29点击:98

‌郭向锋:共产主义实践研究纲要(连载4)

【编者按】郭向锋同志的大作《共产主义实践研究纲要》内容丰富,思考深入,当然也有一些理论不彻底、值得探讨的地方。为引发读者对共产主义实践理论的关注,帮助更多的人民完成独立思考、自我教育,本刊拟分4期连载,按1-56-89-1213-15章连载。特别告知!


十三、对浙江全民共同富裕试点实验的共产主义理论性思考

(一)感知共体式全球发展观。

浙江党政、专家、学者在习主席“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引领下,以开放的视野、以博大的胸襟在谋区域发展的同时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看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并以辛勤织网的精神多维度构建全球伙伴网络图。如果您打开一张浙江大学全球合作伙伴网络图,就会发现,这张网遍布全球,地图上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图景。

全国重点高校浙江大学率先引领、持续推进构建以顶尖大学为峰、以欧美国家、亚太国家、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交流为脉的多维度合作网络,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矩阵,已与六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7所世界顶级大学和37所全球前50位的大学。如此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的交流合作,创造了一个互相感知、多元包容的平台。浙江企业也通过提高自身战略定位,积极寻找外部优势资源实现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习主席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可称共体理论和共生理论。目前要贯彻落实这一伟大理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还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如西方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论和亚当斯密的经济论还在世界上大行其道,虽然这些理论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陷入泥潭,但这些理论的深远影响依然存在,还未得到反思。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新形式下新的社会经济治理模式。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诞生了!这就是王建平先生提出的共体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反对西方国家建立在“人性自私论”基础上的自由市场理论体系,这种罔顾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方式在私欲膨胀中盲目发展、恶性竞争,其结果不是劳动者的价值最大化,即劳动收入最大化,而是让其最小化,使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丧失了。而感知共体经济的目的是为人们的生活愉悦服务,生产、经营、服务的动机十分明确,就是创造劳动价值并服务于人们的需要。

同时,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而区块链及网络运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高科技始终介入到生产运作和分配运作的整个过程,使一切公开化、透明化。在这种简单明了、目的纯粹的生产关系中,资本的意义弱化而劳动价值的意义凸显,使劳动者获得了价值、尊严、意义。这应当成为现在和未来呼之欲出的浙江发展模式,是可以推向全国乃至世界并消除膨胀私欲、恶性竞争的人类绿色发展模式。

同时,富裕地区应有大区担挡,先富带后富,后富带贫困,以产业转移、资金转移、技术转移等无偿的方式支援和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并努力打造周边经济循环圈,由内地向邻国辐射。由此推及,中国也应充分发挥大国作用,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积极致力于改变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积极致力于解决贫困国家的温饱问题和发展问题;积极致力于人类的和平与稳定大局;积极致力于人类普世价值的重构与重建问题,以期形成共体感知的崭新的世界价值文明观。

(二)人文历史底蕴发展观

 浙江省是中国悠久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至今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滨文化、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浙江杭州文化,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演化又产生了特色鲜明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在南宋时期,杭州就设立了全国最高的学府棗太学。太学生多达4000多人,并设置了多种学术研究机构。

在当时还诞生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南戏,使杭州成为南戏的发祥地。这种戏曲艺术空前繁荣,仅官本剧目就多达280种,演出场所计有20余处,为全国之最。除新戏剧艺术外,唐诗、宋词、元曲、明清传奇都在各个历史阶段成绩斐然、影响深远。而西湖作为浙江杭州一张靓丽的名片,由于其人文文化与景观文化的水乳交融,催生了妇孺皆知的人物传奇、佳话传说、民间故事。依凭杭州的亭台楼阁、水榭廊桥产生的文化景观如岳飞庙、白娘子与许仙、苏小小的慕才亭、白居易的白堤、苏东坡的苏堤、南宋皇室的八卦田,种种景观如数家珍,不胜枚举。这一切都寓历史文化于湖光山色之中,使之更为写意、充实、丰满,秀丽迷人,魅力无穷。

浙江人才辈出,星河灿烂。如杰出思想家王充、王阳明、黄宗曦、龚自珍;著名诗人贺知章、骆宾王、孟效、陆游;杰出科学家沈括;杰出戏剧家李渔、洪升。二十世纪后出现的文化科技人才也不胜枚举。浙江独特而广博的历史文明,既是发展经济文化的强大支撑和拓展空间,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建立新的政治文明的历史渊源和经验宝库。

古今中外的政治历史表明:根植于本土的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因其具有深厚的政治经验积累,有强大的民族精神聚合,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因而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稳固的根基。在现在和未来社会,人类的一切物质性创造活动都会向高度的精神性创造活动无限拓展,人民群众对社会经济生活图景式的直觉感知,如愉悦性、幸福性、活跃性、和谐性、永序性将是判断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金标准。

( 三)立体多维的政治安全观

"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机遇、挑战、矛盾、冲突常常接踵而至,安全形式依然严峻。为支持全省经济顺利运行,疏通各种流通渠道,浙江省党政领导大力开展“减税减费減息减租减支等“五减”工作,以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全面狠抓落实。全面破解了企业因疫情遭遇的开工难、招工难、产业链推动难、保外贸订单难等7大突出问题,并把复工复产的过程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抢抓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始终善于规避各种矛盾冲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济领域的风险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解决不好,就会连锁式地引起经济——社会——民生——意识形态——安全等多种叠加的矛盾。所以要先从经济的合理布局和良性发展着手,切实搞好民生工程,发展以民为本的基本需求型经济,健立和健全完善的生产、生活公正的分配制度和各种保障制度,稳定民心、安抚民心、温暖民心。

重点解决贫困地区就业难、增收难、住房难、就医难、教育难、养老难等较为突出的民生问题。同时也要注意摸排、研判各种风险、把风险管控任务安排到各个单位,从各级政府中抽调有能力、有经验的干部支持落后的边远地区助推发展,包括经济、文化、科技、人文道德等全面发展。及时高效化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力争做到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民心稳定”这三个大局稳定。如此方可做到未雨筹谋、防患于未然。

十四、从劳动价值的回归到愉悦价值的实现

实现劳动价值的回归是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在资本经济的模式下,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财富)被资本掠夺,造成了社会巨大的贫富悬殊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惜动用政策的杠杆,进行第三次分配改革,并且发动了全社会的智慧能量,进行了若干共同富裕的实验与试点,以求得社会财富的分配平衡,让共同富裕成为一种经济状态和社会状态。事实上,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任何政策的倾斜、任何分配的调整、任何策略与措施、任何经济以外的方法,都不解决根本问题。

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被以各种名目盗走和掠夺,这造成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越高,社会的贫富悬殊越大的尴尬局面,这些“名目”以合理合法的身份出现,黑箱里或公开的桌面上,将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以“剩余价值”的名目夺走,让劳动创造者“剩余”了贫穷。这种资本主义的逻辑看起来是合理的,因为没有资本作驱动,劳动者无法创造劳动价值,而资本占有的是“剩余价值”,谁“剩余”的?无疑是劳动者,他们“被剩余”的价值是“剩余”的吗?劳动者的贫困就是这个“剩余价值”造成的。

什么是剩余价值?谁定义这些被掠夺的劳动价值是“剩余”的?资本家们在劳动者的“剩余”中过日子吗?剩余是实现和满足以后的余下部分。比如老虎吃剩下的肉和骨头,留给了秃鹫和鬣狗,这才是剩余。经济运转中的剩余价值是“剩余”的吗?那是活生生的劳动价值,怎么就成了劳动的“剩余价值”?

所以,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侵占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都是不合理的,资本以“利润”的方式占有劳动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这就是桌面上的掠夺,是公开的抢劫劳动价值的行为,其中深刻的伦理性影响与关系,已经让人类社会灾难深重、苦不堪言。我们往往只看到“虎驱式经济”的效率,刻意忽略了老虎嗜血的恶劣后果,贫富悬殊仅仅是一种表象,其深层问题是社会伦理旷日持久的灾难,是人类社会深刻的隐痛。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意义和根本方法不在别的方面,就是实现劳动价值的回归,将劳动价值归还给劳动者,这才是天经地义的大事,这是人们千百年来未办到和未完成的大事。这难道真的办不到吗?那是我们的观念和相应的条件与办法并不具备,我们发现了资本剥削的问题,也奋起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我们仍然没有推翻资本运作的经济模式,资本换了角色,性质还在,劳动者还在用劳动产生“剩余价值”,这价值仍以“利润”的方式实现。“剩余”之前的劳动价值被列入了“生产成本”,成本与利润的关系将劳动者的命运锁死,劳动者怎不在“生产成本”中贫穷不去,劳动者的工资是成本,谁占有了经济的利润?无论占有者是谁,都是对劳动价值的剥夺。

劳动价值全部回归劳动者,这是广大劳动者千百年来的最大愿望,可以说,他们已经在等待中濒临绝望,资本会甘心情愿将劳动价值归还给它的主人吗?虎口夺食和与虎谋皮说的就是这事,然而,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为劳动者夺回主人的权利,这不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吗?

当然,由于种种历史局限和历史原因,我们未能取消资本模式,一方面是观念并未彻底转变,我们仍然将劳动作为生产成本来对待,让劳动者的利益在社会的大分配中实现,同时,我们也无法核算和核算不出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我们没有核算每一个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的规则、制度与方法,因此我们的经济活动从不以劳动者创造劳动价值为目的,更不以劳动者获得自己创造的劳动价值为目的,这从本质上并未解决劳动价值的归属问题,劳动者的社会主体的地位并未坐实,政治上的地位与实际的经济地位不符,劳动者的贫穷问题一直未能真正解决。

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性诉求,要真正实现却是一个经济模式问题,只要我们从观念上疏通了让劳动价值回归于劳动者的法理逻辑,实现百分之百劳动价值的回归并不困难,我们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的思想伦理上去除资本的嗜利性质,还资本为生产资金的本来角色,只要资本的属性改变,“獠牙”被拔掉,作为生产资金的货币来源广阔、途径众多,我们完全有能力让生产资金承担起原有资本的任务。

这样,生产的目的被改变,生产服务于劳动者创造劳动价值,这种转变是划时代的:由劳动者服务于经济建设,变为经济建设服务于劳动者创造劳动价值。劳动价值是什么?就是财富,劳动者创造财富并获得全部财富,这才是还富于民的根本方针,这才是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这才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共同富裕之路。

这种“去资本、无盈利”的经济模式才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伦理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这种经济模式激发起的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劳动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这种长久而持续的推动力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总财富增量良性循环的源头。最具意义的是:社会财富是劳动价值的体现,不是资本剥削的产物,这才是人民大众望眼欲穿的社会模型,这才是社会公平幸福的可靠保证。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改变经济模式、实现共同富裕只是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的第一步,共同富裕仅仅是一个物质生活的衡量标准,物质富裕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已经将另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我们的社会是一个仅仅以物质为中心的社会,还是我们的社会生活目的并不以获取财富为终点?如果我们获得的劳动价值变成一堆空房子,变成无法流动的固定资产,变成银行里滞留的资金,或者甚至变成杀人的武器和谋害人的毒药,这样的劳动价值还有价值吗?

所以,人们创造劳动价值和获得劳动价值是一种初级的社会性实现,社会的终极实现是财富的良性使用,是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财富的终极目的是应用于生活的愉悦,是建设与维护生活的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的物质财富经济和物质财富社会極待一次本质意义的升级与转型,由物质型社会转型到感知愉悦型社会,财富经济升级转型为感知愉悦型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由幸福度与愉悦值来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愉悦值的标准化衡量体系已经初见端倪,以人们的愉悦感知来拉动经济的新发展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由新兴的区块链、物联网以及若干提高大众生活愉悦度的概念性经济活动已经悄然启动,以愉悦概念来盘活与使用现有的物质急速地发生着改变,我们终于在紧张与焦虑的等待中发现了一条充满阳光的出路:愉悦型、幸福型社会正在到来,这从元宇宙以及网络区块链经济经济的兴起就可以看到有希望的前景。

从劳动价值的回归到愉悦价值的实现,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骤变,从共同富裕开始,一个拥有全新理念的、从未有过的、超过我们想象的新社会和新经济形态正在形成,我们不光拭目以待,难道不想投身其中?

十五、人类潜在的心理危机预示的新文明重启

人类最大的危机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到了我们的痛处,环境恶化、能源枯竭、地球越来越不宜人居、毁灭人类的核大战迫在眉睫……这任何一条我们都承受不起,但这些还都是外伤,内伤我们至今还无知无觉。我们都知道,外伤可治,内伤难防,外部世界的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内部问题我们一无所知,其问题的特点是不表现为问题,我们怎么解决?无知无觉才是最大的危机。

内在的危机是什么?是我们自己难以存在下去,是我们自身暴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是我们自身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不可解决。我们至今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是我们误以为这是别的问题,我们看不到问题的根源与本质,于是我们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严重性是我们越来越误解世界,越来越误解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普遍只看到表象,看不见实质。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种病理状态,我们又从根本上误判自己的病象。后信息时代干扰了我们对自己的判断,我们仍然用物质时期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其结果是引发了对一切的误解。千万不要小瞧这种根本性的误解,它的致命的后果是让我们的人间社会更加彻底地进入灾难模式,让一切以悲剧为结束。

这绝非危言耸听,我们对自己的误解加速推进,已经达到历史高值。这说的是,随着我们对物质的索取与依赖达到极值,我们用物质来认识自己走到尽头以后,我们已经从物质引发的焦虑中开始出现厌倦,我们与存在的联系由物质达到极点以后开始分离。

这是人与存在基本关系的隐性变化,表现的特征是,我们由物质祟拜到开始厌倦物质,物质的极大丰富和高度满足反而极容易使人患上“反物质综合症”,人们对拥挤城市的钢筋水泥、塑料制品、日用百货以及一切物质的存在有一种潜意识的厌烦与抵制,这种潜意识心理由对物质的失望转而为一种深深的失落,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失落感在物质的高度饱和中达到极致,其本质的表现为人与存在的无形分离,人因此丧失了基本的存在感,在物质高度集中又高度饱和,以及人对物质的高度依赖中,人由物质缺失以及变化的忧虑转变为被物质架空的“失重感”。这种隐蔽的心理立场没有被发觉,但却是人类一切表象矛盾的深层原因,是人间乱象之所以存在的心理基础。

对以上问题的通俗解释就是,人变了。人在后信息时代的加速运转中失去了原有对物质的基本信赖,同时丧失了自己。其表现就是,对新鲜事物的兴奋与漠然同时发生,人的自信与自卑同时产生,物质的崇拜感与虚无感同时产生,人的固执与怀疑同时产生,人们的希望与失望同时产生,人与人的亲密与疏离同时产生,人的善意与恶意同时产生,人的激情与漠然同时产生……我们没有注意到人的这些微小但本质性的变化,人已经由工业时代的焦躁变成了后工业时代的“失重”,即一种深深的虚无感。

人对物质的信赖已经过去,人与存在的联结已经悄然丧失。人更没有存在感,人不知道自己该处于何种状态与何种方式才好,人无法脚踏实地,这就是物质狂欢之后的虚脱,如果物质失去了人竭力追求的价值,人还有什么?

当我们与存在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依赖关系,我们与存在是一种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因物质而存在,我们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当物质时代达到一个高度以后,这个问题自然就凸显出来了。如果一切不围绕物质进行,我们围绕什么进行?我们厌倦了通常的物质生活以后,我们还有什么?这种“失重感”在人群的潜意识中漫延,让人于不自觉中失去了生活的激情。

最明显的现象是,我们在物质馈乏年代的诗意生活和我们内心的激情已经消失,表面是忙碌的生活使我们无暇他顾,实际上是我们的心态在不知不觉中全然改变。据某机构调查,社会人群的夫妻生活即性生活频率近年来呈显著的递减趋势,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人们心态与性情的逐渐改变,人们失去了亲密与向往美好的情怀,人被物质所孤立,又被物质所遗弃,在物质高度文明化以后,人更是一无所有。

人产生了深深的无助感,物质救不了我们,什么可以救我们?原来我们通过物质来认识自己,也通过物质来联结彼此,这种关系虽然初级但依然有效,如今,在物质世界的顶点上,物质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联结作用,人与存在,人与人依靠什么来联结?我们亟待存在关系的升级,但除物质以外,我们的世界一片空白,这就是人们产生“失重感”的来由,这种无法表达的“失重感”已经成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

除了物质以外什么都没有,这意味着什么和说明了什么?以为人到物质为止,显然小瞧了人的需求。物质眼看快到尽头,物质显然救不了我们,我们在物质鼎盛时期的“失重感”已经喻示着物质主义的终结,物质时代在人们的厌倦中结束已经势所必然。然而,人们在这种情况下的“失重”代表着我们的真实处境,我们需要物质以外的支持,我们需要物质以外的存在。这也不是简单的精神存在可以托举的,我们需要的是物质世界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才是人类心理危机的终极解决之道。

物质世界已经装不下我们,已经承载不了我们更多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承载我们感知的世界出现,物质和精神都不是我们的终极需要,我们终极的需要是感知的实现。正是如此,当物质世界因为富足而趋向没落,这种没落中的“失重感”事实上是在唤醒我们,停留在物质以及物质对应的精神层面都是贫乏的,人的根本性要求比物质和精神还要全面得多和更具体得多。

人类潜在的心理危机已经指示了未来的去路,我们势必要超越物质的终点,以及精神的终点。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恰恰喻示着一个崭新世界开端的到来,有这种需求就会有这种结果,这就是存在必然的规律。

没有一个时代,像当今这样充分地具备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共产主义可以优先在中国实现!当代中国,历经几十年的弯道超车、高速发展已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工业、农业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商品生产丰富到接近过剩程度,那种物质产品极度匮乏的穷过渡式共产主义早已属于历史遗产。如今经济蛋糕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只等待公平公正的第一次分配和再分配解决。这完全符合实现共产主义所要求的产品极大丰富这一物质前提。

另外,随着西方民主灯塔在几十亿人心目中熄灭坍塌所起到的警世作用,人们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世界,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普及,尤其是对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红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公众的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升华,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互帮互助;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们爱憎分明、明辨善恶,正气存内,邪不压正。

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国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有了强烈的付诸现实的宏愿。人们普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血腥、残暴、贪婪、虚伪、人性泯灭、侵略屠杀等各种馨竹难书的恶行了如指掌并深恶痛绝。对共产主义思想中善良人性、博爱友好、自由平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和谐发展的理念充满了深深的渴望。实现共产主义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梦寐以求的理想。这完全符合实现共产主义所要求的思想觉悟极大提高这第二大基础条件。

另外,由于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实现了毫无障碍的共同交流、共同分享、互通有无、快捷方便的梦想,人类的物质联系和精神联系更加紧密,地球仿佛成了一个村,一切地域的差距被无限缩小。这是共产主义倡导的一切人的自由联合体、共同享有资源、不分国界的实践尝试。在这种千灾难逢的大背景下,实现共产主义正逢其时,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住的滚滚历史潮流!

(连载完)

【作者简介】

郭向锋,男,汉族,生于1965年9月,系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镇青牛村人。早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和北京光明中医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西医结合博士、中医副主任医师,潜医学创始人。先后荣获了全国“十大风湿痛症专家”、“世界千禧名医”、“中医圣手”、“最具权威的世界学术华人”、“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等荣誉称号。

来源:《共产主义月刊》2023年4月,第36-44页。

共同主义ABC赞赏码.jpg

天爵榜订阅号.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