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人民大学(兴国网)

陈建国:‌思想方法的简单和复杂应统一起来

时间:2024-04-18 08:19点击:39

‌思想方法的简单和复杂应统一起来

陈建国(江西社科院)


一个人如果能够将简单思维和复杂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各有各的用处;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将两者互补起来,配合恰到好处,他或她就会是很聪明的人。

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喜欢怎样想问题就怎样想问题,别人干涉不了;更多的时候,思考者自己也控制不住,所以才容易想入非非,或者使自己的思想脱离实际,造成很多本可以避免的误解和偏见。

我这样说,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以为事情不是这样。甚至认为头脑简单和思想复杂仅是个人天赋,差异很大,根本无法进行比较。

一、 面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

比如军国大事、国际形势、历史遗留问题等等,你采取简单地思维方法,能得到正确认识吗?肯定不行!

举例说,对于当前的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在我们中国人的脑子里,至少有三种甚至更多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这种种看法都是只抓住问题的一个侧面,至今在民间形成的对战争性质的认识都带有很大片面性。可能有人不服:中国人看问题就真的这么不全面吗?片面性的产生有其客观原因,更有必然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只能从新闻报导,甚至是从网络上得到一点点可怜的信息。信息再丰富也避免不了片面性,因为还有每个人的立足点不同,也会产生分歧。简单总结一下:像这样的问题,分歧是必然的。在14亿中国人当中没有分歧根本不可能!所以,不要为分歧烦恼。承认分歧不可避免,本身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再如对于所谓“前三十年”和“后四十年”的看法,在中国人当中认识分歧更严重,更深刻。如果我的估计不错,可能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也统一不起来。能够容忍这种不同意见存在,不要老想着去“说服对方”,对于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仍能“团结合作”、“一视同仁”、“亲切自然”,这就已经是民族精神的巨大进步了。

当然,我并不主张对此“听之任之”,不了了之。但思想工作只能是慢工出细活,着急没有用。“学会更全面的思维”是相当高的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里从《条件哲学》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的框架:因果关系不可能是简单的和直线型的,例如:“因A而B”就是不真实的,因为只有条件组合才能决定目标成败。任何单一条件对于目标成功没有决定权。(失败则不同,如有一项绝对性条件缺失,目标即告失败)

比如战争,只有双方都要打才能打起来,而且双方都认为自己最终会打败对方。如果一方早早投降,愿意接受对方所提条件,战争也就不打了。再如我开枪打死树上一只小鸟,不要以为我开枪是原因,小鸟被打死是结果,没这么简单!第一,枪的性能是好的,没有故障;第二,子弹是好的,不是臭弹;第三,天气正常,没有突然刮狂风;第四,我的身体正常,没有突然咳嗽,或者脚没站稳,及其它意外情况。缺少其中之一,结果就不会出现。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问题,我们就没有必要这么“复杂地去思考”。考虑太复杂了不仅多余,也往往脱离实际,后果更不理想。

比如夫妻之间相处,双方早已配合默契,遇到什么事情想得太多了,反而不好,影响双方感情的融洽。这个时候就需要简单而直接的思维。老婆一张嘴打哈欠,老公就知道她要睡觉了,做好准备就是,问一句都多余。如果有睡觉前洗脚的习惯,帮助一下更好。再如父子之间,讨论问题也不要想得太复杂。最好是直截了当。当然,在亲人之间,要不要想得更复杂一点?还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儿子高中毕业要考大学,到底报考那个大学好,那个专业好?父母跟子女商量这样的事情,就不得不思想复杂一点,从好几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太简单了,得出结论,以后很可能连后悔都来不及。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简单还是复杂?首先就要看你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二、 将复杂思维和简单思维结合起来的艺术

上面谈家庭问题时,就已经说到了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各有各的用处,遇事采取什么思维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但是,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认识和解决一些高难度问题,那可就是思维的艺术了,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当领导的同志,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比较多。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实际情况可能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两种思维方式的艺术性结合,将显示出您高超的领导艺术。

我本来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干部,后来领导让我改行从事宣传工作。这位领导运用巧妙地谈话艺术,打开了我的心结,顺利地让我改行。

他大概知道了我在大学学习期间,从二年级就开始管理地质系学生文工团的事情;又了解到我在宣讲哲学原理时,听课的同志们反映还不错,就动员我改行搞干部培训和宣传工作。我说,我在大学学习了五年地质专业,又在野外工作十多年,这些技术基础不就白费了吗?他说,不会呀,地质基础课也要你来讲,在干训班当老师,给行政干部讲解地质基础知识,多么重要的事啊!我还在犹豫时他又说,过去宣传干部下野外队,跟工程师、技术员没办法沟通对话;不懂专业在专业队伍中搞宣传实在很困难。你就发挥自己懂地质的优势不好吗?我的心被他说活了,就答应了他改行的要求,离开了专业技术岗位。

技术和宣传的交汇和交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让这位领导一说,把我的内心对艺术和宣传的热爱和追求又煽动起来,我就高高兴兴地走上了另一条战线。

从不同角度推理和思考是一种复杂思维,但是怎样全面地发挥你的特长?这就是简单思维。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思维的艺术了。

当然,革命前辈,我们的领袖人物,更是这样将复杂性与简单性结合起来进行思维的成功典范。

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早有思想准备。旧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革命,经济、社会的根基全是封建主义社会和半殖民地的东西。孙中山先生领导民主革命是对的。如果革命成功以后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工人农民依然受苦受罪,帝国主义列强也决不会答应!它们不允许有4亿5千万人口的中国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可是,因为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并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这该怎么办呢?这就是复杂思维,把各种可能性与不可能性都想到了。既然左和右都走不通,被逼出来的思路就是:创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它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没有好高骛远;它也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列强那么敏感。这属于简单思维。当然,朝鲜战争爆发另有隐情,决不是中国搞新民主主义刺激了美国。毛主席的这一决策有多么英明智慧啊!学习他老人家,将复杂思维与简单思维巧妙结合,就会开发智慧之泉。

三、 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是我们启动复杂性思维的物质基础。如果事情本来很简单,你想那么复杂干吗?吃饱了撑的?那么事件的复杂性又如何去分析呢?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分析。

时间是两维的,只有向过去追索,向前推断、发展,没有横向概念。空间则是三维的、立体的,复杂性更甚。

时间断面,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历史上、过去、现在和将来。这种划分不严格,但有用。历史上可指很久很远,中国历史至少5千年,建党已经一百二十多年。过去,则指现在之前,相对思考者本人有意识以后的时代,和思维者本人的年龄、经历有关。“现在”指说话当时,可能含当天、当月,最多含当年,这要看你是分析和认识什么样的问题。现在过去了以后就是“将来”,时间长短也要思考者自己把握。系统思维必须包括时间方面的系统性,因为现在是过去的积累,将来则是由现在的基础和以后的努力共同决定。如果不“瞻前顾后”,算不上是系统思维。

空间是三维的,但空间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在空间方面展开系统思维更有必要。空间的分阶是这样:最大是全球,下一阶是国家。所谓欧盟之类的国家集团属于过渡性的阶,不必单独分出,考虑问题时仅供参考。国家之下是地区,在中国,地区本身又分省、地、县、乡、村各级,城市里也有区、小区,居民委员会等等。真正起作用的是职工所在单位。再下就是家庭,再到家庭每个成员。所以这样对比分析,实质上是六阶:个人、家庭、单位、地区、国家、全球。凡遇到重大事件,从这六个阶的空间进行分析,完全可以避免片面性。

分析一些小事情,可以更直观些,不要没事找事儿,弄得复杂化了。

时间、空间方面的复杂性,有时候也需要我们采用简单化思维进行艺术处理。

最近,对秦始皇的认识,发生一些变化:很多人更看重他推动历史进步的方面,如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强化国家统一;车同轨、书同文、文化统一,这些对于中国的国家统一是基础性工作,功劳很大。对于过去中国历史上把始皇帝说成“暴君”表达不满。但是,认真分析发现:这个观点也很片面。中国所谓“百家争鸣”时代,就是春秋战国时代,即周天子确立“分封制”的时代。至今无人能够超越的《孙子兵法》,是齐国(今山东)人孙武,跑到吴国(今江南地带)去担任军事主官,才创造出来的奇迹。就是人们念念不忘的孔子、孟子、庄子、旬子、韩非子,还有孙武的后人孙膑,不都是那个时代的人吗?因为同文同种,内部竞争,才可能英雄辈出。否则,光是文字翻译困难,就妨碍了思想的真正交流!英国资本主义革命的精神成果,在英语国家传播很容易。在中国就困难,除了社会发展状态不同,语言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个国家没有内部竞争,无论搞什么都千篇一律,怎么会有活力呢?

所以,对一项社会制度,简单评价一个“好”字,或者一个“坏”字,不可能没有片面性。我们过去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就存在着简单化的趋向。说直白一点,就是脑子里缺少辩证法,充满形而上学。这件事发生在号称由辩证法指导自己思想的国度里,是很可悲的事情。

你站在陈胜、吴广的立场上想一想,该怎么认识秦始皇,不就清楚了吗?把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想得太绝对了,无论是绝对好或者绝对坏,都是片面性!

比较地说,认识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对于未来进行预测,更加困难。但如果我们科学地掌握了复杂思维和简单思维巧妙结合的技术和原理,对问题的认识就会准确一些,对未来的分析就会更靠谱一些。

例如,有个帖子讲“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是形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事物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电商取代店商,造成快递等新型就业形态,使传统的开店待客模式受到冲击。马云早就要求二者结合,结合得好些,受冲击就小些。再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如果发展到用机器人当老师,对传统的教育模式将是极大冲击。这些事情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就要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视角来看问题了。单单从获利多少这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思想方法就太片面了。

快递服务不是简单增加就业,而是为享受者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别的事情,特别是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减少去商店次数,对于城市交通压力也是缓解。对于喜欢逛商场的年轻人,你还可以采用老办法,没人要求你一定用快递。

但是,机器人当老师的问题就复杂得多了。

我们现在的一些老师,是不是跟机器人一样?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主题,过于传统了!与现时代日新月异地新技术发展根本对不上号!所以有人问:为什么中国顶尖学生入学赢了,毕业时却输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方针有严重问题:没有把重点摆在培养学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上。未来社会,创新才是生命,“知识蒌子”没出息。你把书本知识背得滚瓜烂熟,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将来有何用?找知识,百度可以搜,图书錧可以借书。敢于提出问题,能难倒老师,让老师都回答不出来,这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作为学生,我毕生感激我的哲学教师林德宏教授。他在课堂上讲,发展是无限的,又讲相对论认为光速是一切速度的极限!我就在作业本上批评道:“既然发展是无限的,光速怎么可能是速度的极限呢?超光速运动一定存在!”我以为提出跟老师不相同的观点会挨批评,真没想到作业本发下来,林老师连续批了“好!好!好极了!”三段充满激情的话,说明超光速运动可能是什么情况。我当时虽然不懂,却受到巨大激励。终于在上世纪末出版了研究相对论的学术专著《时间—空间飞船:相对论的哲学问题》,并应邀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研讨相对论物理学的国际会议,引起国际反响。

我在这里所用的简单思维就是:速度有限和发展无限性是矛盾的!

来源:《毛泽东人民大学》20240418,网站收录。